1. 首页
  2. 国家视点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国家视点

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建和谐文明城市

  • 来源:中共兰溪市党校浙江兰溪321100
  • 发布者:
  • 浏览量:

  

近三年来,兰溪市委、市政府在社会建设、建设平安兰溪的过程中,以四城同创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办法,取得了实效。在六年被评为平安创建先进市的基础上,连续被评为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群众高兴,上级满意,社会建设面貌一新。今后,市委市府将进一步强化领导、细化措施、狠抓落实,通过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创建和谐文明城市,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坚持与时俱进,在提升境界、转变方式中体现创新性
社会管理之所以肩负着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的重任,是因为从其本意上看,社会管理蕴含着这样两层涵义:一层是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包括调节社会关系、服务社会;另一层是社会不仅仅是管理对象,而且还是管理主体,也就是有社会参与的管理。而事实上,迄今为止大多数社会管理实践更多地体现前者的意思,而忽视了后者,呈现出社会参与管理的水平、机会和机制的滞后和不
足,出现社会管理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和错位。就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结构而言,我们认为让全社会参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更具效果。为此,一是在管理主体上,从政府为主向政府调控、群众参与转变。改变以往在社会管理中包揽一切的做法,切实解决好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既发挥好政府主导作用,更发挥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力量。二是在管理方式上,由管理为主、强化稳控向管服并主、注重服务转变。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把管理作为基本要求,该管的管住管好;把服务作为更高要求,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共同提高。三是在管理环节上,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发生。四是在管理手段上,由依靠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兼施并用转变。坚持行政手段与法律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兼施并用,善于运用民主协商、服务群众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对话,沟通协调等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五是在管理力量上由单打独斗向力量整合、齐抓共管转变。坚持党政军齐抓共管、社会各界配合联动,做到力量高度整合、资源高度聚集,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整体格局。
坚持以人为本,在保障民生、爱民为民中彰显服务性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一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在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再就业中提高群众收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爱心捐助、结对帮扶、送温暖等主题活动,在广覆盖基础上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城乡教育公平、资源共享、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农合制度,加快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卫生医疗事业与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高度重视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最大限度实现居者有屋,落实稳定物价各项措施,确保城乡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二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作为创新服务、深化服务、提升服务的过程,加快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职能;加大财政对公共服务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把群众工作平台建设作为提升服务效
能的重要突破口,在市区设立群众工作中心、镇街设立群众工作站、村居设立群众工作室,对信访问题、社会矛盾和群众事务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三是着力维护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做到公开政务、公正用权、公道办事,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缩小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健全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确保群众依法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探索建立社会保护体系,依法保障就业、健康、教育、居住等公民基本权利。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
坚持重心下移,在深化管理、维护稳定中突出基础性
社会管理要抓基础,稳定的基础在基层。一是强化城乡社区建设。把更多的人财物力投向基层,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组织体系,大力吸纳党员、公务员、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管理,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二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构筑完善三调联动大调解格局,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消除在萌芽。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完善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带案下访等制度,让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反映的问题能及时答复解决。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构建点线面结合、人物技配套、打防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保持高压势态,切实提高群众安全感。三是确保管理有效到位。加强现代城市管理,加快构建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平台;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建立健全帮扶救助、亲情服务、心理干预、就业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两新组织管理,做到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提升功能和发挥作用并举;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有效实施对互联网运营、服务单位以及手机、微博、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安全监管;加强公共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坚持统筹兼顾,在整合资源、强力推进中增强实效性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一是强化力量整合。探索科学分工、专业管理、职业运作模式,通过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以及培育专职调解员、心理矫治员、社会管理信息员、社区义工等专业队伍,实现行政力量与社会力量相互衔接。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志愿者服务
组织在提供服务、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强化信息共享。整合城管、公安、交通、土地等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集城市管理、指挥、救援服务、应
急处置于一体的城市综合管理指挥系统平台。三是强化统筹推进。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力求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根基;统筹安排好力量建设、运行机制和保障手段,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的组织化程度;统筹谋划好阶段任务和长远目标,做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稳步推进。社会管理是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同时并存的。当前我们处在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关键期,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逐步积累起来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社会管理亟需进行新的探索,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和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当前的一个重要紧迫任务,就是要加强对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尽快建立起初步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指标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作为进行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同时也是考核成绩的指标,使党委、政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更具全面性、科学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扭转片面追求GDP 等经济指标的倾向,实现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此,我们要在今年上半年建立完善并着手实施。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2]《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徐建玲.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度量: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9
[4]陈世伟.社会建设视域下农民工的城市社会适应[J].求实,2008—2
[5]刘传江,程建林.双重户籍墙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9—10
[6]刘传江,徐建玲等.中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沈同仙“. 民工慌演变为民工荒反应的法制缺失[J].法学,2010- 1
[8]谢建社等.中国农民工权利保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徐谷明.中国农民工NG0 的生存困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6- 1- 18.
[10]杨黎源.外来人群社会融合进程中的八大问题探讨———基于对宁波市1053位居民社会调查的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6
[11]张跃进.中国农民工问题解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12]徐永新.农民工市民化视角下的城乡二元就业制度改革[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13]简新华,黄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4]管明.乡城迁移式农民市民化界定与实现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
[15]刘玉屏.农民工语言行为的社会学研究[J].求索,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