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国家视点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国家视点

民生视角下的社会管理创新及其路径研究

  • 来源:[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1)03-0065-03
  • 发布者:
  • 浏览量:

     一、基于民生视角研究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内容之一。在经济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民生问题日益凸显且备受关注,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物价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和课题。民生问题无小事,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只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核心,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才能不断巩

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拓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 民生问题给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人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温饱需求上升到安全的需求、归属的需求、社会公平和尊重的需求、实现自我价值需求等,呈现出多元性、复杂性等特征。这些变化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对党和政府的新期待、新要求,是党深入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所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三)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切入点。社会管理议题实质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人民的关系[1]。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寻找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和谐一致的契合点与交汇点,寻找最适度社会发展机制与动力源泉,谋求动态发展、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模式,使社会既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又和谐稳定、秩序井然、安定团结。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抓住了社会管理的核心,抓住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和谐一致的契合点与交汇点。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契机和切入点,必将引起社会管理主体由政府统管转变为政府、社区、公众多元化并存;社会管理客体由以物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社会管理目的由单纯维持社会秩序转变为建立社会秩序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由社会的经济管理转变为社会的全面管理,由经济发展为主转变为以人的需要满足为主,由“单位人”管理转变为“社会人”管理。

   (四) 民生问题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当今社会管理的困境何在?社会管理创新有哪些有效路径?社会管理创新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民众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满意度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坚持群众路线,通过各种渠道倾听群众呼

声,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积极回应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民众的需要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动力和力量源泉,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科学、民主和法治的方式推进社会关系的整合与创新。对民生问题的把握能够促进政府社会管理、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的公正、公信,为决策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人民群众要求我们党和政府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决矛盾凸显期的各类社会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二、民生视角下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困境

   (一)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 多年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进行着深刻的调整,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尚待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社会结构快速变化的新形势[2]。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存在着“越位”和“缺位”等现象。

   (二)不同社会群体收入差距加大,协调社会利益关系难度大。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公,社会利益关系协调难度大。据相关部门研究,目前我国社会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基尼系数在0.5 左右,超过0.4 的警戒线[3]。收入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引起人民群众不满,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影响了民众的幸福感。如何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协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

    (三)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给社会管理创新增加了复杂性。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改变了以往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就业环境等,使社会管理的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城镇化过程中带来的农

民失地问题、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拆迁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了新课题。同时,伴随而来的是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有2.21 亿流动人口,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异地就业,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

“农村人”变成“城里人”。如何对“社会人”、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等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和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基本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管理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民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有待提高。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既有因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带来的,也有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提高引起的。而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引起的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是社会管理创新领域亟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高房价、高物价、高额医疗费用、教育费用、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民众的幸福感。同时,在竞争日益激烈、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以及畸形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刺激下,一些人心

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影响了民众的安全感。这给社会管理创新增加了新的难度。

     三、民生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路径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和责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公共性问题,需要党和政府的推进。政府应该更新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社会和谐、社会公正等价值取向。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建设民生服务型政府,保障民众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使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切实感受到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安定有序、心情更加舒畅。政府既要在自身职能转变和行政职业道德建设等宏观层面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通盘考虑和整体推进,也要在提高就业率、抑制高房价高物价、提高百姓工资和福利待遇等微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层面进行改善和提高。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不是政府在特定时期为解决社会问题或保持社会稳定而采取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保障。服务型政府建设、民生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社会管理的创新,要从制度的完善和创新的角度来探索能够真正代表公众利益的合理的决策机制。要继续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快户籍制度、财政体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建立民生问题的监测体系,把握民情动态;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坚持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目前,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增强,对政治生活、社会管理等越来越关心。当前,社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与盲目决策、工作方法简单、脱离群众等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首要的是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想问题、作决策、做工作,都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做到还富于民、还权于民,从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把社会管理公开化、透明化,通过推动政务公开,让群众有机会了解、有条件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坚持到群众中去,开展定期下访、定点调研等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治安、生态环保、征地拆迁、公共服务等问题入手,关注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服务和管理,统筹兼顾不同群体利益诉求。了解社情民意,真正明白民众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和管理,为提升社会管理的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四)多方参与,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党委领导是根本,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四位一体,有机联系,不可分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统管一切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需求,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鼓励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各方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互律作用,使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中共宁波市委政法委员会课题组.基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研究———以宁波市社会管理为例[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03.

[2]向春玲.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党面临的新课题[EB/OL].(2011-03-07)[2011-03-01].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4060011.html.

[3]社科院专家称我国全社会总收入差距已超警戒线[EB/OL].(2010-12-16)[2011-03-01]. http://finance.ifeng.com/roll/20101216/30686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