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基地动态
  3.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基地动态

论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践与发展

  • 来源:
  • 发布者:
  • 浏览量:

论党的民族政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践与发展

刘向权*

摘要:新疆建设兵团(文中简称新疆兵团或兵团)自创建以来,积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在搞好新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和稳定便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兵团的民族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兵团将继续加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决搞好民族工作,维护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维护新疆的稳定和祖国的民族大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政策 新疆兵团 实践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6-2254(2010)08-021-03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介

新疆兵团是在建设道路探索中的组织创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既不是现役部队,又非一般的经济组织,它是执行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特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组织。1949925日,在解放军大军压境和共产党争取下,原国民党驻疆部队在陶峙岳将军率领下,宣布和平起义;次日,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汗代表新疆政府和各族人民宣布起义,随即新疆和平解放。194910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在王震、徐立清将军的率领下,奉命进驻新疆。1954107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开始了其光辉的历史历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拥有250多万人口,1500万亩耕地,170多个国有农牧团场,其中58个农牧团场驻守在2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在祖国的西北边陲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二、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至“文革”前,党的民族工作在兵团的实践与发展

在这一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发挥“三个队”的作用,一方面发挥战斗队的作用,平息叛乱,剿灭匪帮;另一方面发挥生产队的作用,进行土改和大生产运动;第三是发挥为各族人民服务的“工作队”的作用,这体现了兵团对党的民族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各种叛乱和分裂,确保新疆的稳定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毛泽东这一重要的教导,深刻说明了团结的重要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此时新疆各地遗留有大量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土匪、特务等不甘心失败,对和平起义极为不满。19501010日,根据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指示》,新疆各地和解放军部队开展了镇压反革命、平息叛乱和剿灭匪帮运动。

19624月,新疆发生了伊塔事件,这一恶性事件造成了我边境地区的空虚和混乱。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兵团副政委张仲瀚立即抽调兵团干部群众奔赴这些地区,执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务。同时,按照中央的指示,兵团在沿中苏边境地区开始建设边境国营农场。从19621966年,兵团共建立了53个边境农场,形成了一条纵深1030公里的边境农场带,这条被誉为生命界碑的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同时也具备守卫边防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功效。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这场在世界屋脊上的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战争不仅要比战斗力,更要比后勤保障能力。兵团当时的口号就是“前线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一切为了前线”。在接到运输任务后,兵团立即抽调1125名精兵强将,401辆汽车,将6309吨的军用物资运送到风雪弥漫的世界屋脊,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坚持发展经济,切实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增强各民族团结

早在50年代,周恩来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民族政策,就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各民族既要平等,又要繁荣,大家繁荣。民族繁荣是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一个根本立场。”毛泽东也指出:“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国防上,都对整个国家、整个中华民族有很大帮助。”因此,“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

兵团一方面发展自己的经济建设事业,以利于发展地方各族人民的经济建设事业;另一方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援地方。19595月,兵团政治部颁发《关于拥政爱民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在贯彻《纲要》过程中,各垦区、团场本着大办好事、正确处理群众关系的要求,主动给地方农民让出土地704390亩,草场47处,粮食705万余公斤,牲畜263万头,房屋311间,妥善处理一些地方发生争水、争地等问题,及时消除了不利于团结的因素,使民族团结出现新局面。据1964年统计,兵团抽调支援地方工作的干部

5000人,为各族人民培养农业技术干部11000多人,让给群众已开好的耕地达200多万亩,兵团还积免费为各族人民医疗治病100多万人次,而且还经常无偿为群众代耕、代播、代收,赠送和交换各种优良作物品种,赠送各种大小农具,为各族人民修建住宅、学校、电影院,修建的水渠也与周边群众共享。20世纪60年代,兵团每年拿出800万元,为地方群众建设新农村。至1966年,新疆兵团共投资239095万元,完成99个项目,建设条田1745万亩,修筑渠道91公里,修建水利建筑2066座,修建公路296公里,修建民房26万平方米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周边民族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族人民的团结。

、1966年—198112月初,为兵团民族工作遭受严重挫折时期

这个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文化大革命”破坏阶段,从1966年到1975年,兵团民族工作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摧残和破坏,各种民族分裂活动和冤假错案接连不断,引起各族群众的恐慌,破坏了前期取得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19753月兵团撤销后,各项民族团结工作进一步削弱。

第二阶段:19753月至198112月初,即兵团建制的撤销阶段,也就是新疆农垦总局阶段。兵团体制撤销后,成立了新疆农垦总局。由于在职能和管理体制上都无法与兵团相比,陆续出现了许多问题,民族工作停滞不前。

四、兵团恢复以来至今,党的民族政策在兵团的实践与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于198111月决定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此新疆兵团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时期党的民族工作主要体现在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要搞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关键是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要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是不可能的。“在我们新疆,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心是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这就说明了党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保持新疆的稳定。

只有民族团结了,新疆社会才会稳定,新疆稳定反过来又会促进民族团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王恩茂曾这样说:“新疆是祖国的边疆,处在我国西部地区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第一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央指示我们要把新疆建设成为团结反霸、保卫边疆的坚强壁垒。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不可能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斗争任务。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又是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兵团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采取结合兵团的实际,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使党的民族政策得到了实践和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发展经济

新疆兵团根据党的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兵团经济带动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把党的民族政策与兵团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农业经济和资源开发为突破口,再加上党在新疆的一些经济优惠政策,使得兵团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4年,兵团生产总值达到30215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占自治区的137%,人均生产总值为118万元,为自治区的105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8:2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1%、201%和488%。据初步核算,2007年兵团生产总值441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17088元,比上一年增长118%。兵团产业结构也日臻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渐合理,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边境经济带和哈密特色经济区的发展格局,石河子垦区则成为兵团对外开放的龙头。

自身经济能力增强了,才有力量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兵团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这一重要观点,加快带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步伐,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协调兵团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探索和发展,如自治区推广的哈密地区兵、地建立融合型经济的经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兵、地都感受到了双赢效益的好处。近几年,兵团又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兵团每年拨出200万元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资金和100万元边境建设事业费,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单位的建设和少数民族贫困户的帮扶。兵团财务处还设立了少数民族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每年拨款400万元,用于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办学条件和解决牧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寄宿费用,民族学校各方面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农牧团场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逐步建立。农牧团场中25个边境团场和其他41个团场职工除自身受益外,在定额承包面积内实现零负担,农牧工人均纯收入6193元,283%。

反对民族分裂,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

在新疆,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不可能战胜苏联霸权主义,保卫和巩固边防。王恩茂曾说:“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增强民族团结。在我们新疆,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关键是要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搞好民族团结……安定团结,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根本的利益。”兵团领导坚持贯彻民族团结这一党的民族政策,一方面,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增强民族团结当做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抓好;另一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教育,民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自1982年以来,兵团已有23个民族团结进步单位和28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务院、国家民委的表彰,有178个单位和277名模范个人受到自治区、兵团的表彰。

长期以来,兵团还始终坚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大力揭露和批驳民族分裂主义势力散布的种种歪曲和杜撰新疆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历史的谬论,肃清他们所宣扬的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反动影响,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新形势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教文化事业

少数民族的科教文化事业是检验我党民族政策的试金石,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科教文化事业相对落后。兵团为了实践党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科教文化事业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教育。国家针对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坚持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通过实施特殊扶持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为确保少数民族考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此后又提出按比例录取的优惠政策,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单独命题考试、单划分数线录取等政策,这种照顾一直持续至今。兵团每年拨出400万元专款,用于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和解决牧区中小学学生寄宿费问题,民族学校各方面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到2003年,兵团有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85所,其中普通小学47所,普通中学38所。在校学生48003人,其中小学生37244人,中学生10759人。近年来,兵团所属的石河子大学、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等每年都招收大量少数民族考生,并给予他们大量优惠政策,而且兵团各种大中专院校招收少数民族考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真正让少数民族享受到了受教育的权利。

兵团还在农牧团场和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团场普及双语教育,少数民族聚居的团场团连级干部大部分都会说民族语言。多年来,国家拨付专款,专门用于编印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柯尔克孜等5种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满足了少数民族学校主课教材的需要。柯尔克孜文的《玛纳斯》、哈萨克文的《汉哈大字典》、维吾尔文的《维吾尔民间文学大典》等,各种民族图书出版也在兵团百花齐放,每个文种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同时,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很多新闻媒体都使用了民族语言,例如兵团日报、叶尔羌报等都有维吾尔文版。这些充分体现了兵团在发展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方面所作的贡献。

第二,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少数民族干部熟悉本民族的情况和本民族群众的思想感情,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他们是联系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骨干力量。经过5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目前兵团已有少数民族干部834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5400余人,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为民族团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新时期新任务,党中央对兵团民族工作的指导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国际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局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仍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发展。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同时,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者‘三股势力’活动猖獗,对我国新疆的影响不可忽视。新疆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形势对加强兵团建设、发挥兵团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既表明了党中央对兵团民族工作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又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兵团的期望,在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和各种民族问题复杂化的今天,民族问题尤显重要。民族问题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所以,兵团要紧跟党的步伐,时刻把民族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做好党的民族政策在兵团的实践与发展。